返回首页 | 收藏此页 | 设为首页

您好,欢迎光临中器音王古琴、古筝直销网,今天是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祝您愉快! 购物指南   购物车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琴筝知识 >> 客家筝曲演奏风格

客家筝曲演奏风格

扬州琴筝研究院   2011/7/4 17:02:22   点击:2155次
      汉皋古韵(客家筝):即广东汉乐筝曲,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。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流长。相传它是在晋安帝九年(公元405年)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,随着中原一带人民多次南迁带来了古朴的“中州古调”和“汉皋旧谱”,跟当地的音乐、语言、习俗相结合后,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,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,或外江弦、儒家乐,多在广东东部地区包括梅县、惠阳、韶关等部分地区流行,此外在赣南、闽西南、潮汕、台湾以及国外有华裔的地方也很流行。 
      20世纪20年代,汕头报社的钱热储先生提议将“外江戏’‘改名为“汉剧”,得到大家的认可,于是,外江弦、儒家乐等称谓也相应易名为“汉调”或“汉乐”。汉调有锣鼓吹、和弦索、中军班这样合奏和吹打的形式。 
      传统的客家筝的形制,长度约1.2米左右,面板的弧度较大,桐木制成。上装16根弦,弦轴装置在与码子平行的面板左侧,弦质为金属(钢弦或铜弦)。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。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(即首调5 612 3 5612 3 5 6 i 235)三个八度音域,多用G调或F调,D调或C调,很少使用E调。
(本文标题:客家筝曲演奏风格 标签:客家音乐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)